【光明论坛】深刻领会“十五五”期间的重要地
【光明论坛】作者:辛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科学准确地判断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时期是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它在普遍认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对这一历史方向的研判,体现了对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的充分信心,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自觉。战斗策略和良好的条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的发展方向,意味着可以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绘制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35年,三个五年规划用百年”。在这个路线图和时间表中。上半年,“十四五”时期是开局打基础,“十六五”时期是冲刺终点、完成目标,“十五五”时期则在其中。它继承“十四五”规划,始于“十六五”规划。因此,“十五五”时期在社会普遍认知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义现代化。 《承前启后》继承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这个新水平是数量上的新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从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到140万亿元的四连跃,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贸易额、总体生产规模、能源生产规模继续位居世界第一。这个新级别是新的技能跳跃。是以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发展,以新的质量生产力为动力的发展。发展新水平由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格局推动发展的rns。推动创新、注重协调、推动绿色、加强开放、促进共享,成为“十四五”发展的主要主题。 2021年至2024年,国内大循环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将达到86.8%,最终消费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将达到59.9%,为超大规模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 “开创未来”启动的是未来1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计划,始终不变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意义重大,也并非易事。因此,“十五”时期是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夯实基础,全力以赴。立志行万里的人,如果不走正道,就会止步不前。 “十四五”时期要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做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市经济区域协调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的战略部署。确保“十五”期间,高水平发展进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自力更生水平大幅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显着提高,人民素质不断提高,建设好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取得新重大进展只有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发展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定信心、坚定决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谋划好、落实好“十五五”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才能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水平。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坚定必胜信心,积极认识和应对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市场优势、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我们一定能够继续谱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继续开创全面推进马六甲国家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第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