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信用修复力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表示,我国将加大信用修复力度,原则上不再披露轻微信托违规信息,简化信用修复材料,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介绍,在现代信用体系中,信用修复制度赋予失信主体在纠正错误、履行义务后恢复信用状态的合法权利。这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必要制度安排。目前,信用修复管理实践中还存在分类标准不平等、部门职责不清、结算渠道不畅等问题。中方将有针对性地做好信用修复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关于针对部分轻微失信信息披露引发的“处罚不当”问题,明确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轻微违反信任信息原则上不予公开,充分贯彻严肃与严肃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信用修复渠道不均、办理流程复杂等问题,明确“信用中国”网站统一受理修复申请,并按照“认可、修复”的原则,推送至认定不可靠信息的单位进行修复,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处理时间,提高信用修复效率。同时,针对结算信息信息共享等问题,明确“信用中国”网站将与相关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地方及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实现结算信息及时同步更新。 (央视记者 刘颖 孙媛)